第三零一章 建议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朝进从辽东回来以后,就一直在王德化的身边做着徒劳无功的说服工作,希望说服王德化接受自己的建言,并请求王德化尽快说服崇祯皇帝撤守关门。
对于这个建议,王德化哪里能够听得进去,就是他能够听得进去,他也不敢在心气正高的皇帝面前提及这个建议。
同时,他见自己的这个义子杨朝进,对关外的那些事情有兴趣,而且与杨振又打过了交道,彼此也说得上话,干脆就直接推荐了他。
而王德化推荐的人选,虽然有点出乎崇祯皇帝的意料,但是很快,他就当场同意了。
对崇祯皇帝来说,杨朝进无疑是一个适合的人选。首先,这个人去过宁远,去过松山,与杨振打过一些交道,从他和张若麒回来递交的奏报来看,他与杨振的关系应该还说得过去。
其次,这个人眼下担着司礼监随堂太监的职司,也算是内廷有一定地位的太监内臣了。
那么他到了辽东之后,至少不会畏惧,或者受制于高起潜这个越来越有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大太监。
再者,皇帝自己十分信任王德化,而这个人却是王德化的义子,深受王德化的信任,那也就等于说,这个人是值得他自己信任的人选了。
就这样,崇祯皇帝很快就心情愉悦地,处理完了对杨振及其所部人马的封赏事宜,同时顺带手给杨振的征东先遣营,派设了一个监军内臣。
杨振辗转提出的许多请求,得到了崇祯皇帝的恩准,比如有功将士、受抚人员的封赏,该由兵部予以核准的全部都核准了。
包括千总以下官将,可以由他直接委任的皇帝口谕,继续有效,兵部该给的低阶武职空白官告,这一回陈新甲大笔一挥又给他赏赐了一批。
当然,也并不是杨振的所有要求都被满足了,杨振通过杨朝进和张若麒两个人的嘴巴,向兵部提出的许多建议,并没有被采用。
比如,杨振建议,从祖大寿的辽东军里,分兵一支驻守和经营义州城。
在他看来,义州城非常重要,现在又无人驻守,就那么荒废着,实在太过可惜。
当年满鞑子占领了义州城以后,他们杀人屠城之后,只是毁掉了城池,并没有在里面派兵驻扎。
现在,被毁掉的城池依然有许多断壁残垣存在,稍经修整,就能接着使用,而且也不需要与满鞑子大动干戈,只需要分出一支兵马北上即可。
如果不是杨振的松山城与义州城之间,隔着一个锦州城的话,那么杨振根本就不会通过兵部来运作,他自己直接就分兵去驻守经营义州城了。
当然了,至于为什么祖大寿手下那么多人都挤在锦州城里,不肯分兵北上义州,杨振猜测,可能也有担心引发满鞑子攻击的原因。
所以,在他通过张若麒提供给陈新甲的建议里面,他同样提醒他们,如果担心分兵北上进驻义州城,会引起满鞑子的猜疑以及战争的话,那么不占义州城也可以,起码可以命令祖大寿从锦州城里分出一股兵马,前往驻守营州卫城废墟三座塔。
三座塔所在的地方,就是大明朝永乐年间及以前存在过的营州卫卫城,与义州城不同的是,这个地方城池虽小,但是并非是因为战争或者人为破坏而废弃的。
这座城池的丢失,是大明朝永乐年间主动把营州卫撤回关内而造成的。
如今二百年过去了,营州卫城早已不复当年的样子,但是仍有大片的断壁残垣存在着,至少从辽代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三座辽塔安然无恙。
而这三座辽代佛塔的存在,也正是明朝中后期三座塔地名的由来。
分兵驻守了这个地方以后,且不说将来对于守住辽西有多大帮助,至少能够派驻一个前哨,随时提防着归附了满鞑子的东蒙古诸部落南下犯边。
与此同时,也能够截断了从张家口或者独石口出境的山右商队从此经过,在军需物资上断了满鞑子的一个来源。
除此之外,杨振通过张若麒还建议,从登莱方向派一支兵马渡海前往东江镇旧地,继续移民实岛,两三年之后就能再次从东江镇旧地对满鞑子形成牵制了。
可惜的是,他的所有这些想法,在内忧外患越来越严重的大明朝的朝堂上,却注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崇祯十二年的大明朝,内忧外患一个比一个严重,头年冬入寇关内的东虏大军刚刚撤离北直隶和山东地区,之前归顺受抚的张献忠、罗汝才、惠登相等流寇头子降而复叛,大闹中原、湖广地区,致使京师与江南几乎断绝了联系,也让大明朝廷的财政困难更加严重。
崇祯皇帝顾得了北方,顾不上南方,抽调了军队应对东虏,就没有办法一鼓作气扑灭流寇,就这样不得不两线开战,来回折腾,最后折腾得整个大明朝,也有包括他自己筋疲力尽。
如果过他在年初的时候不抽调洪承畴、孙传庭两路人马北上京师,那么这两路人马差不多可以把中原、湖广一带的流贼剿灭七七八八,接下来就好办了。
哪怕他留下一路人马在中原地区坐镇,那些走投无路不得已受抚的流寇头子们,也绝不敢贸贸然降而复叛,重新造反。
当然了,如果那些流寇头子们再次造反之后,他要是下决心把洪承畴和孙传庭两个人里边的任何一个派回去,收拢各路败兵去镇压,那也行。
然而可惜的是,崇祯皇帝既没有派洪承畴去,也没有派孙传庭去,而是派了他最信任的一个辅臣,最能夸夸其谈吹牛皮的内阁大学士杨嗣昌。
杨嗣昌去了湖广地区,口气很大,魄力貌似也很足,一边南下,一边给崇祯皇帝不断上书,准备要毕其功于一役,把所有流寇一网打尽。
然而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流寇的实力,被各路流寇牵着鼻子满天下跑,耗费了朝廷无数钱粮,却没有取得任何大的战果。
当然,此时此刻,距离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庞大战略的失败,还有两年的时间。
眼前的崇祯皇帝还不知道,他辛辛苦苦从大明朝的老百姓手里抠出来的粮饷,最后会被这个杨嗣昌再一次打了水漂。
而且他也更不可能知道,他辛辛苦苦费尽心机从天下各地抽调起来剿灭流寇的兵马,也会被他最信任的杨嗣昌给一支一支地全部断送掉。
他什么都想要,但是最终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但是此时此刻,虽然大明天下的形势已经十分糟糕,可是杨振带给崇祯皇帝的这场敌后大捷,却仍旧给了他无尽的想象。
本来对辽东战局已经有点绝望了的崇祯皇帝,重新又焕发出了无穷的斗志,心里曾经出现过的与满奴议和的想法再一次消散不见了,并且重新考虑起了祖大寿所部辽东军的角色。
如果杨振的征东先遣营仅凭着那么一点人马,就敢出击东虏敌后,打得满奴后方措手不及,那么祖大寿所部饷额四万多,而且兵强马壮,为什么就不能主动出击,与东虏死战一场呢?!
如果是杨振虚报了战果斩获,可是那实打实的,运到了大明门外的三千六百七十八颗留着金钱鼠尾的满奴首级,却又做不得假!
崇祯皇帝没有亲自去看,但他知道假不了,因为王承恩去看了,陈新甲也去看了,王德化也去看了。
对现在他身边这几个得用的人,崇祯皇帝还是十分信任的。
所以,崇祯皇帝思来想去,就是觉得并不是满奴太能打,而是自己手下的文武百官们太脓包,尤其是缺少了一心报效朝廷的决心。
他希望全天下的武将都能像杨振那样,领着几百人就能解围松山,领着几百人就敢深入东虏敌后,把他的敌人们搅得天翻地覆,杀得片甲不留。
杨振出击敌后,带给了大明朝一场久违的胜利,让崇祯皇帝在京师紫禁城里十分难得地高兴了好几天,同时也给杨振自己以及征东先遣营带来了新的机遇。
崇祯皇帝担心自己给征东营增派监军内臣的旨意,会像陈新甲、张若麒这些文官说的那样,打击了杨振忠勇勤勉、积极报效的进取之心。
所以那日事后,他不仅一而再再而三地找预定派遣的监军内臣杨朝进谈话,告诫他决不许干涉杨振的指挥,而且十分难得地亲自抽空过问了督府和神机营武备库为征东先遣营调拨军械物资的事务。
并且一再口谕总领五军都督府和京营戎政的成国公朱纯臣,叫他认真配合新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张若麒和新任征东营监军内臣杨朝进两个拣选火器。
当然了,大明京师里围绕杨振所发生的这一切,杨振本人已经无暇考虑了。
就在离开松山城的第三天傍晚时分,杨振带领麾下人马,在夕阳晚霞的余晖之下,策马渡过了水深处尚不及马腹的大凌河上游一片浅滩,风尘仆仆地,朝着几里地外的三座塔方向奔去。
杨朝进从辽东回来以后,就一直在王德化的身边做着徒劳无功的说服工作,希望说服王德化接受自己的建言,并请求王德化尽快说服崇祯皇帝撤守关门。
对于这个建议,王德化哪里能够听得进去,就是他能够听得进去,他也不敢在心气正高的皇帝面前提及这个建议。
同时,他见自己的这个义子杨朝进,对关外的那些事情有兴趣,而且与杨振又打过了交道,彼此也说得上话,干脆就直接推荐了他。
而王德化推荐的人选,虽然有点出乎崇祯皇帝的意料,但是很快,他就当场同意了。
对崇祯皇帝来说,杨朝进无疑是一个适合的人选。首先,这个人去过宁远,去过松山,与杨振打过一些交道,从他和张若麒回来递交的奏报来看,他与杨振的关系应该还说得过去。
其次,这个人眼下担着司礼监随堂太监的职司,也算是内廷有一定地位的太监内臣了。
那么他到了辽东之后,至少不会畏惧,或者受制于高起潜这个越来越有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大太监。
再者,皇帝自己十分信任王德化,而这个人却是王德化的义子,深受王德化的信任,那也就等于说,这个人是值得他自己信任的人选了。
就这样,崇祯皇帝很快就心情愉悦地,处理完了对杨振及其所部人马的封赏事宜,同时顺带手给杨振的征东先遣营,派设了一个监军内臣。
杨振辗转提出的许多请求,得到了崇祯皇帝的恩准,比如有功将士、受抚人员的封赏,该由兵部予以核准的全部都核准了。
包括千总以下官将,可以由他直接委任的皇帝口谕,继续有效,兵部该给的低阶武职空白官告,这一回陈新甲大笔一挥又给他赏赐了一批。
当然,也并不是杨振的所有要求都被满足了,杨振通过杨朝进和张若麒两个人的嘴巴,向兵部提出的许多建议,并没有被采用。
比如,杨振建议,从祖大寿的辽东军里,分兵一支驻守和经营义州城。
在他看来,义州城非常重要,现在又无人驻守,就那么荒废着,实在太过可惜。
当年满鞑子占领了义州城以后,他们杀人屠城之后,只是毁掉了城池,并没有在里面派兵驻扎。
现在,被毁掉的城池依然有许多断壁残垣存在,稍经修整,就能接着使用,而且也不需要与满鞑子大动干戈,只需要分出一支兵马北上即可。
如果不是杨振的松山城与义州城之间,隔着一个锦州城的话,那么杨振根本就不会通过兵部来运作,他自己直接就分兵去驻守经营义州城了。
当然了,至于为什么祖大寿手下那么多人都挤在锦州城里,不肯分兵北上义州,杨振猜测,可能也有担心引发满鞑子攻击的原因。
所以,在他通过张若麒提供给陈新甲的建议里面,他同样提醒他们,如果担心分兵北上进驻义州城,会引起满鞑子的猜疑以及战争的话,那么不占义州城也可以,起码可以命令祖大寿从锦州城里分出一股兵马,前往驻守营州卫城废墟三座塔。
三座塔所在的地方,就是大明朝永乐年间及以前存在过的营州卫卫城,与义州城不同的是,这个地方城池虽小,但是并非是因为战争或者人为破坏而废弃的。
这座城池的丢失,是大明朝永乐年间主动把营州卫撤回关内而造成的。
如今二百年过去了,营州卫城早已不复当年的样子,但是仍有大片的断壁残垣存在着,至少从辽代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三座辽塔安然无恙。
而这三座辽代佛塔的存在,也正是明朝中后期三座塔地名的由来。
分兵驻守了这个地方以后,且不说将来对于守住辽西有多大帮助,至少能够派驻一个前哨,随时提防着归附了满鞑子的东蒙古诸部落南下犯边。
与此同时,也能够截断了从张家口或者独石口出境的山右商队从此经过,在军需物资上断了满鞑子的一个来源。
除此之外,杨振通过张若麒还建议,从登莱方向派一支兵马渡海前往东江镇旧地,继续移民实岛,两三年之后就能再次从东江镇旧地对满鞑子形成牵制了。
可惜的是,他的所有这些想法,在内忧外患越来越严重的大明朝的朝堂上,却注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崇祯十二年的大明朝,内忧外患一个比一个严重,头年冬入寇关内的东虏大军刚刚撤离北直隶和山东地区,之前归顺受抚的张献忠、罗汝才、惠登相等流寇头子降而复叛,大闹中原、湖广地区,致使京师与江南几乎断绝了联系,也让大明朝廷的财政困难更加严重。
崇祯皇帝顾得了北方,顾不上南方,抽调了军队应对东虏,就没有办法一鼓作气扑灭流寇,就这样不得不两线开战,来回折腾,最后折腾得整个大明朝,也有包括他自己筋疲力尽。
如果过他在年初的时候不抽调洪承畴、孙传庭两路人马北上京师,那么这两路人马差不多可以把中原、湖广一带的流贼剿灭七七八八,接下来就好办了。
哪怕他留下一路人马在中原地区坐镇,那些走投无路不得已受抚的流寇头子们,也绝不敢贸贸然降而复叛,重新造反。
当然了,如果那些流寇头子们再次造反之后,他要是下决心把洪承畴和孙传庭两个人里边的任何一个派回去,收拢各路败兵去镇压,那也行。
然而可惜的是,崇祯皇帝既没有派洪承畴去,也没有派孙传庭去,而是派了他最信任的一个辅臣,最能夸夸其谈吹牛皮的内阁大学士杨嗣昌。
杨嗣昌去了湖广地区,口气很大,魄力貌似也很足,一边南下,一边给崇祯皇帝不断上书,准备要毕其功于一役,把所有流寇一网打尽。
然而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流寇的实力,被各路流寇牵着鼻子满天下跑,耗费了朝廷无数钱粮,却没有取得任何大的战果。
当然,此时此刻,距离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庞大战略的失败,还有两年的时间。
眼前的崇祯皇帝还不知道,他辛辛苦苦从大明朝的老百姓手里抠出来的粮饷,最后会被这个杨嗣昌再一次打了水漂。
而且他也更不可能知道,他辛辛苦苦费尽心机从天下各地抽调起来剿灭流寇的兵马,也会被他最信任的杨嗣昌给一支一支地全部断送掉。
他什么都想要,但是最终却什么也没有得到。
但是此时此刻,虽然大明天下的形势已经十分糟糕,可是杨振带给崇祯皇帝的这场敌后大捷,却仍旧给了他无尽的想象。
本来对辽东战局已经有点绝望了的崇祯皇帝,重新又焕发出了无穷的斗志,心里曾经出现过的与满奴议和的想法再一次消散不见了,并且重新考虑起了祖大寿所部辽东军的角色。
如果杨振的征东先遣营仅凭着那么一点人马,就敢出击东虏敌后,打得满奴后方措手不及,那么祖大寿所部饷额四万多,而且兵强马壮,为什么就不能主动出击,与东虏死战一场呢?!
如果是杨振虚报了战果斩获,可是那实打实的,运到了大明门外的三千六百七十八颗留着金钱鼠尾的满奴首级,却又做不得假!
崇祯皇帝没有亲自去看,但他知道假不了,因为王承恩去看了,陈新甲也去看了,王德化也去看了。
对现在他身边这几个得用的人,崇祯皇帝还是十分信任的。
所以,崇祯皇帝思来想去,就是觉得并不是满奴太能打,而是自己手下的文武百官们太脓包,尤其是缺少了一心报效朝廷的决心。
他希望全天下的武将都能像杨振那样,领着几百人就能解围松山,领着几百人就敢深入东虏敌后,把他的敌人们搅得天翻地覆,杀得片甲不留。
杨振出击敌后,带给了大明朝一场久违的胜利,让崇祯皇帝在京师紫禁城里十分难得地高兴了好几天,同时也给杨振自己以及征东先遣营带来了新的机遇。
崇祯皇帝担心自己给征东营增派监军内臣的旨意,会像陈新甲、张若麒这些文官说的那样,打击了杨振忠勇勤勉、积极报效的进取之心。
所以那日事后,他不仅一而再再而三地找预定派遣的监军内臣杨朝进谈话,告诫他决不许干涉杨振的指挥,而且十分难得地亲自抽空过问了督府和神机营武备库为征东先遣营调拨军械物资的事务。
并且一再口谕总领五军都督府和京营戎政的成国公朱纯臣,叫他认真配合新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张若麒和新任征东营监军内臣杨朝进两个拣选火器。
当然了,大明京师里围绕杨振所发生的这一切,杨振本人已经无暇考虑了。
就在离开松山城的第三天傍晚时分,杨振带领麾下人马,在夕阳晚霞的余晖之下,策马渡过了水深处尚不及马腹的大凌河上游一片浅滩,风尘仆仆地,朝着几里地外的三座塔方向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