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筹集义勇
推荐阅读:天神诀、梦醒细无声、神级幸运星、惊悚乐园、娱乐圈最强霸主、农女贵娇、我的大侠系统、奸臣、无限之军事基地、宠文结局之后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祭祖之后,就是张易束发,头上两个鬏拢到头顶,扎成一束,然后家主亲自把两盘竹简交给张易,这是张家的传家宝《素书》和《六韬》,每卷上都有家族铭文,以后就是张易的传家经文,原版可以拿着传世的。
随后,家主把张易领进书房,亲自给张易开课,也就是把两本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这些都是仪式,表示张易得到家主亲传。这么简单,是因为家主知道张易已经熟读这两本书。
开课结束后,家主问张易:“是不是就留在这里读书?”
张易摇头拒绝:“我准备去会稽余姚。”
家主诧异问:“为什么去余姚?”
“家母改嫁余姚虞家,我准备去余姚近海岛屿上安家,既能安心读书,又能就近侍奉母亲。”
“你还有爷爷的。”
“爷爷在马迹岛,安如泰山,母亲却危如积卵。”
“哦,有我不知道的隐情吗?”
“危险不是来自虞家,而是虞家附近的句章阳明宫,里面有一千多剑士,平日披着道袍,却从不修道法,背地里还冒充海贼,劫掠钱财,虏掠妇女。”
“你怀疑他们会造反?”家主是也兵法大家,政治敏感性很高,很快体会张易话意。
“不是怀疑,是判断他们必然造反。”
“你能做什么?”
“在附近海岛积蓄力量,在官兵围剿他们时,潜入腹心给他们致命一击。”
“我能帮你做些什么?”
“推荐几个弓马娴熟,熟读兵法的将才,去海岛训练私兵,阳明宫反迹已露,我一个人训不了很多人,到时候力量有点薄弱。”
“海岛机密吗?”
“深陷大海,能去的都是虞家的船,人也是虞家准备的庄户,以开荒为名。”
“我二子张锴弓马娴熟,熟读兵法,常叹生不逢时,与其屈死于庄园,不如跟你去海岛。”
“晚辈一定侍奉好二哥。”
“不,余姚之事以你为主,他出了留地,就不再是留地张氏的子弟,事后,要么回家务农,要么自立家业,就算建功立业,也是他个人的荣光。”
这就是大家族家风,有嫡长子在,余子就被捆住手脚,除了自谋出路,就是在家养老终身。家主不允许他们仗着功业和爵位,抢夺家主之位,一旦坏了规矩,也就丢了传承,家族离灭亡不远。
家主连儿子都肯送来,张易立刻问道:“张昭能跟我去吗?”
“只要他愿意,没什么不可以的。”
旁支弟子建功立业,主家是极力支持的,因为张易这些旁支,只会自立家族,不会来抢主家之位,也没人会承认张易是张氏家主。
历史上,许-昌是今年秋天起事的,多了皇帝喜欢向道这个变数,许-昌造反是必然的,时间却未必准了,应该不会提前,只会延后。拖得越久,许-昌力量越强,张易的准备也越充分,到时候官兵不堪一击,张易还能从奇兵变成主攻,战争规模越大,收益越高。
家主手笔还是很大的,张锴出征,他总共送了五十个部曲,全都是这些年学堂训练过的旁支子弟,随便就能充任百人将,有这五十部曲,张锴就能控制五千大军。
这些人缺的是真刀真枪的实战,只要能灭了许-昌,张氏旁支中,就多了几十个能征惯战之将,这同样是家族的底蕴。张氏自从失去爵位后,即使子弟立功得爵,主家这里也不要封号,立刻就会分出去,越是这样低调,留地张氏越让人敬仰,不需经过官府,张氏家主就有向朝廷举荐贤才的权利。
余姚送张易来的是最大货船,空载可以装三百人和武器给养,就指望能借到两三百的私兵,结果只有五十人,但是留在船上的侍卫却没有小看张易,因为借来的这五十人都是骑兵,连马都带来了,而且这帮人全身都有铠甲。
五十人马以及粮秣草料,把大货船挤得满满的,好在现在是冬季,往南是顺风,途中也没有停留,第三天就到达大船岛。
听说张易已经借兵回归,一天后,魏妍出现在大船岛,他对张易能借到五十骑兵,非常高兴,江南这里百姓擅长舟楫,也就官文传递才有马匹,骑兵真是少见。
从余姚城到句章阳明宫几十里,都是平缓地段,真有骑兵突袭助阵,那些道士剑客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等张易介绍骑兵身份后,魏妍直接呆住了,想不到借来的人,居然全是张氏旁支子弟,还是家主嫡次子领衔,张氏兵书传家,张易请来的根本不是骑兵,而是将领,足足五十个将领,轻松就能拉起五千士卒的队伍。
虞家虽然家大业大,就算把所有适龄男丁算上,也不足五千人,当然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跟张易去打仗。
“这,这么多人,哪有那么多私兵给他们训练?”
“现在当然没有,都是年轻人,都没有经过战阵,每人配十人,保护他们周全就行,能不能训好这十个人,就看他们能耐了。”
“大战一起,十个人能护得他们周全?”
“猛将起于行伍,没有磨难,怎么成长?”
“那好,算上行船护卫,虞家拿出五百护卫还是没有问题的。”
“抽调二十悍卒给我就行,他们要训练的,是庄户家十八到二十三的年轻人。其他十五到十八的,全部召集好,交给我来训练,作为后备。”
“送你去江北的三十护卫,就是虞家最能打的护卫。”
张易不仅有些失望,跟着去江北的,能力还比不上从马迹岛跟来的六人,更不要说和祖茂比。
不过想想也是,马迹张家虽然势力财富比不上虞家,却是兵法熏陶出来的,家里护卫都是根据悍卒训练的,上了战场自动变成战斗阵型,而虞家训练的却是护卫,练习的是单打独斗,也许武艺不错,真要直接拉上战场,很难指挥。
张易不需要这些侍卫,因为他们已经成型了,带着反而会添乱。
历史上阳明宫造反,距今还有十个月,一帮年轻小子训练十个月,就算武器精良,直接对阵千把道士剑客,还是吃力的。
不过许昌是造反,肯定会裹协信徒,随便就能弄到万人,人一多也就变成一盘散沙。
张易机会也就来了,因为造反肯定作乱,受其兵峰荼毒的百姓至少十倍,害怕受其荼毒的百姓就更多,张易很容易就能蛊惑到民众中的青壮,召集他们来保护家园,这样双方都是万人以上的部队。
人上一万,个人武勇的作用变轻了,张楷带来的五十将领,能发挥的作用将成倍增加。有五百训练一年的兵做骨干,很容易就能把万名百姓捏合成整体,以正规军对许昌的乱兵,最多两年就能彻底剿灭。
张易去江北这段时间,虞家上下已经统一了思想,老家主直接授权给魏妍,她发布的命令,家族必须严格执行,事关生死存亡,留地张家子孙愿意帮忙,对虞家来说是天降救星。
既然有母子关系,由张易来协调,当然是最方便,也是值得信任的。老家主发令,家族人员船只调派,物资转移并没有产生什么纷争。
张易回来后,执行的就是最重要环节,招募年轻人去海岛开荒。
张易只招年轻人,对外宣传是因为岛上环境恶劣,经常下雨,年轻人身体好,不容易生病。江南这里风湿病很常见,常年劳作在田里的人,每到阴雨天气,关节就会疼痛。
虞家的解释合情合理,岁数大的庄户只能感叹时运不济,他们都想去,是因为开垦后,虞家会提供农具和种子,十年内收成只缴纳三成,十年后土地归虞家,庄户去留随意。
这是很优惠的条件,年轻人只需劳作三年,就能赚到老婆本,有十年积蓄,完全有能力自行开荒,兴旺家族。
余姚这里商船多,水手出门有的甚至半年才回家,每次带回家的钱粮都能让田里劳作的庄户眼馋,因此年轻人对于外出务工,并没有多少抵触。
招募条件一出,不仅虞家庄户踊跃报名,不少家有田产的人也把儿子送过来,随后,魏妍再用未婚的杠子筛选掉一半,剩下基本都是小于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就这还有一千多人。
小道消息已经放出,真正招人开荒的是张易,是虞家家母在前夫家生的孩子,因为父亲早亡,宁愿把家迁到海岛上,一边耕作一边读书,就近侍奉母亲。
这个小道消息被散布得满城皆知,引起的议论众说不一。
“母亲改嫁依然是母亲,这孩子就近侍奉是大孝。”
“确实是大孝,他只是把家搬到母亲不远处,却不是投奔母亲新家,也不违本家孝道。”
“孝肯定是孝,听说是读书人,我觉得他不懂田里产出,才这么大方的。除去种子农具人力,他其实所得不足二成,对半利润都不到,这点利润,花费这么大,干什么赚不到?”
“也是,真要是虞家这种生意精,怎么会只收三成,还十年不变。”
“还是孝心原因,他如果对庄户太狠,就算他对母亲再孝,谁说他好?人家需要引起轰动,再有贵人举荐为孝廉,然后就去当官了,哪里在乎这点利润,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别忘了人家是读书人,脑子要比你们多转几圈的。”
“原来如此,真要因为这个当上官,贴钱也干啊。”
“有个消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听说他还会教家里庄户读书。”
“读书?怎么可能?”
“我也觉得不可能,才不太信的,但听你们这么一分析,又让我有点相信。”
“我还是不太信,真要能跟着读书,我贴钱都帮他干。”
“你太老了,你儿子又太小,没机会了。”
“我儿子跟着我在田里干了几年了,什么都会干,凭什么没机会?”
……
祭祖之后,就是张易束发,头上两个鬏拢到头顶,扎成一束,然后家主亲自把两盘竹简交给张易,这是张家的传家宝《素书》和《六韬》,每卷上都有家族铭文,以后就是张易的传家经文,原版可以拿着传世的。
随后,家主把张易领进书房,亲自给张易开课,也就是把两本书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这些都是仪式,表示张易得到家主亲传。这么简单,是因为家主知道张易已经熟读这两本书。
开课结束后,家主问张易:“是不是就留在这里读书?”
张易摇头拒绝:“我准备去会稽余姚。”
家主诧异问:“为什么去余姚?”
“家母改嫁余姚虞家,我准备去余姚近海岛屿上安家,既能安心读书,又能就近侍奉母亲。”
“你还有爷爷的。”
“爷爷在马迹岛,安如泰山,母亲却危如积卵。”
“哦,有我不知道的隐情吗?”
“危险不是来自虞家,而是虞家附近的句章阳明宫,里面有一千多剑士,平日披着道袍,却从不修道法,背地里还冒充海贼,劫掠钱财,虏掠妇女。”
“你怀疑他们会造反?”家主是也兵法大家,政治敏感性很高,很快体会张易话意。
“不是怀疑,是判断他们必然造反。”
“你能做什么?”
“在附近海岛积蓄力量,在官兵围剿他们时,潜入腹心给他们致命一击。”
“我能帮你做些什么?”
“推荐几个弓马娴熟,熟读兵法的将才,去海岛训练私兵,阳明宫反迹已露,我一个人训不了很多人,到时候力量有点薄弱。”
“海岛机密吗?”
“深陷大海,能去的都是虞家的船,人也是虞家准备的庄户,以开荒为名。”
“我二子张锴弓马娴熟,熟读兵法,常叹生不逢时,与其屈死于庄园,不如跟你去海岛。”
“晚辈一定侍奉好二哥。”
“不,余姚之事以你为主,他出了留地,就不再是留地张氏的子弟,事后,要么回家务农,要么自立家业,就算建功立业,也是他个人的荣光。”
这就是大家族家风,有嫡长子在,余子就被捆住手脚,除了自谋出路,就是在家养老终身。家主不允许他们仗着功业和爵位,抢夺家主之位,一旦坏了规矩,也就丢了传承,家族离灭亡不远。
家主连儿子都肯送来,张易立刻问道:“张昭能跟我去吗?”
“只要他愿意,没什么不可以的。”
旁支弟子建功立业,主家是极力支持的,因为张易这些旁支,只会自立家族,不会来抢主家之位,也没人会承认张易是张氏家主。
历史上,许-昌是今年秋天起事的,多了皇帝喜欢向道这个变数,许-昌造反是必然的,时间却未必准了,应该不会提前,只会延后。拖得越久,许-昌力量越强,张易的准备也越充分,到时候官兵不堪一击,张易还能从奇兵变成主攻,战争规模越大,收益越高。
家主手笔还是很大的,张锴出征,他总共送了五十个部曲,全都是这些年学堂训练过的旁支子弟,随便就能充任百人将,有这五十部曲,张锴就能控制五千大军。
这些人缺的是真刀真枪的实战,只要能灭了许-昌,张氏旁支中,就多了几十个能征惯战之将,这同样是家族的底蕴。张氏自从失去爵位后,即使子弟立功得爵,主家这里也不要封号,立刻就会分出去,越是这样低调,留地张氏越让人敬仰,不需经过官府,张氏家主就有向朝廷举荐贤才的权利。
余姚送张易来的是最大货船,空载可以装三百人和武器给养,就指望能借到两三百的私兵,结果只有五十人,但是留在船上的侍卫却没有小看张易,因为借来的这五十人都是骑兵,连马都带来了,而且这帮人全身都有铠甲。
五十人马以及粮秣草料,把大货船挤得满满的,好在现在是冬季,往南是顺风,途中也没有停留,第三天就到达大船岛。
听说张易已经借兵回归,一天后,魏妍出现在大船岛,他对张易能借到五十骑兵,非常高兴,江南这里百姓擅长舟楫,也就官文传递才有马匹,骑兵真是少见。
从余姚城到句章阳明宫几十里,都是平缓地段,真有骑兵突袭助阵,那些道士剑客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等张易介绍骑兵身份后,魏妍直接呆住了,想不到借来的人,居然全是张氏旁支子弟,还是家主嫡次子领衔,张氏兵书传家,张易请来的根本不是骑兵,而是将领,足足五十个将领,轻松就能拉起五千士卒的队伍。
虞家虽然家大业大,就算把所有适龄男丁算上,也不足五千人,当然也不可能所有人都跟张易去打仗。
“这,这么多人,哪有那么多私兵给他们训练?”
“现在当然没有,都是年轻人,都没有经过战阵,每人配十人,保护他们周全就行,能不能训好这十个人,就看他们能耐了。”
“大战一起,十个人能护得他们周全?”
“猛将起于行伍,没有磨难,怎么成长?”
“那好,算上行船护卫,虞家拿出五百护卫还是没有问题的。”
“抽调二十悍卒给我就行,他们要训练的,是庄户家十八到二十三的年轻人。其他十五到十八的,全部召集好,交给我来训练,作为后备。”
“送你去江北的三十护卫,就是虞家最能打的护卫。”
张易不仅有些失望,跟着去江北的,能力还比不上从马迹岛跟来的六人,更不要说和祖茂比。
不过想想也是,马迹张家虽然势力财富比不上虞家,却是兵法熏陶出来的,家里护卫都是根据悍卒训练的,上了战场自动变成战斗阵型,而虞家训练的却是护卫,练习的是单打独斗,也许武艺不错,真要直接拉上战场,很难指挥。
张易不需要这些侍卫,因为他们已经成型了,带着反而会添乱。
历史上阳明宫造反,距今还有十个月,一帮年轻小子训练十个月,就算武器精良,直接对阵千把道士剑客,还是吃力的。
不过许昌是造反,肯定会裹协信徒,随便就能弄到万人,人一多也就变成一盘散沙。
张易机会也就来了,因为造反肯定作乱,受其兵峰荼毒的百姓至少十倍,害怕受其荼毒的百姓就更多,张易很容易就能蛊惑到民众中的青壮,召集他们来保护家园,这样双方都是万人以上的部队。
人上一万,个人武勇的作用变轻了,张楷带来的五十将领,能发挥的作用将成倍增加。有五百训练一年的兵做骨干,很容易就能把万名百姓捏合成整体,以正规军对许昌的乱兵,最多两年就能彻底剿灭。
张易去江北这段时间,虞家上下已经统一了思想,老家主直接授权给魏妍,她发布的命令,家族必须严格执行,事关生死存亡,留地张家子孙愿意帮忙,对虞家来说是天降救星。
既然有母子关系,由张易来协调,当然是最方便,也是值得信任的。老家主发令,家族人员船只调派,物资转移并没有产生什么纷争。
张易回来后,执行的就是最重要环节,招募年轻人去海岛开荒。
张易只招年轻人,对外宣传是因为岛上环境恶劣,经常下雨,年轻人身体好,不容易生病。江南这里风湿病很常见,常年劳作在田里的人,每到阴雨天气,关节就会疼痛。
虞家的解释合情合理,岁数大的庄户只能感叹时运不济,他们都想去,是因为开垦后,虞家会提供农具和种子,十年内收成只缴纳三成,十年后土地归虞家,庄户去留随意。
这是很优惠的条件,年轻人只需劳作三年,就能赚到老婆本,有十年积蓄,完全有能力自行开荒,兴旺家族。
余姚这里商船多,水手出门有的甚至半年才回家,每次带回家的钱粮都能让田里劳作的庄户眼馋,因此年轻人对于外出务工,并没有多少抵触。
招募条件一出,不仅虞家庄户踊跃报名,不少家有田产的人也把儿子送过来,随后,魏妍再用未婚的杠子筛选掉一半,剩下基本都是小于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就这还有一千多人。
小道消息已经放出,真正招人开荒的是张易,是虞家家母在前夫家生的孩子,因为父亲早亡,宁愿把家迁到海岛上,一边耕作一边读书,就近侍奉母亲。
这个小道消息被散布得满城皆知,引起的议论众说不一。
“母亲改嫁依然是母亲,这孩子就近侍奉是大孝。”
“确实是大孝,他只是把家搬到母亲不远处,却不是投奔母亲新家,也不违本家孝道。”
“孝肯定是孝,听说是读书人,我觉得他不懂田里产出,才这么大方的。除去种子农具人力,他其实所得不足二成,对半利润都不到,这点利润,花费这么大,干什么赚不到?”
“也是,真要是虞家这种生意精,怎么会只收三成,还十年不变。”
“还是孝心原因,他如果对庄户太狠,就算他对母亲再孝,谁说他好?人家需要引起轰动,再有贵人举荐为孝廉,然后就去当官了,哪里在乎这点利润,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别忘了人家是读书人,脑子要比你们多转几圈的。”
“原来如此,真要因为这个当上官,贴钱也干啊。”
“有个消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听说他还会教家里庄户读书。”
“读书?怎么可能?”
“我也觉得不可能,才不太信的,但听你们这么一分析,又让我有点相信。”
“我还是不太信,真要能跟着读书,我贴钱都帮他干。”
“你太老了,你儿子又太小,没机会了。”
“我儿子跟着我在田里干了几年了,什么都会干,凭什么没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