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吃面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连煎几个鸡蛋,老妈都不同意,路远也是无语呀!
同时他很能体会老妈的心情,说到底还是因为穷,而且穷了几十年,已经穷怕了。
家里面来钱的地方少,而花钱的地方多,每天完全靠勒颈裤腰带过日子,不节省不行呐!
但现在他是重生者,而且还带有仓库,仓库里面的东西还不算少。
所以煎几个鸡蛋应该是小意思啦!但有仓库的事情他暂时还不想说。
怕把老爸老妈和小妹她们吓着了,所以他只能是摊摊手和小妹一起同时叫了一声妈。
刘彩娟把鸡蛋收起来,放进了之前的鸡蛋篮子里,然后望了儿子女儿一眼很是怀疑的问道:“你们拿我的鸡蛋就算了,还有面条?到哪儿去拿的面条呢?”
“妈,你就放心的吃面条吧。至于哪儿来的?我到张婶家去借的。”
关键时刻,路远同学只能撒谎。
他之所以说是张婶儿家借的,因为全生产队只有张婶儿家最富裕,她老公是石油公司的干部,每个月都有钱和粮拿回来。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家里有一个吃皇粮的,而且还是干部,日子要比一般的家庭好过的多。
路远以为撒个谎,老妈就不追究了,结果老妈看见路远往锅里掺水,等烧开后下面,叹了口气说:
“面条是好吃,可是借了你拿什么去还?”
“妈,这件事情你就别操心了,明天中午收工我就去田里抓黄鳝,等拿到集市上卖了,我就买面来还张婶儿。”
对于这种小事情,完全难不到路远,三两句就把老妈应付过去了。
看到儿子女儿都那么饿,她也不好说什么。
其实,别说路远和路小英两兄妹饿,难道他们大人就不饿吗?
他们更饿!
只不过知道家里没有,再饿都不敢说出来,只能干熬着,所以才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满脸的菜色。
而听说有面吃,别说刘彩娟吞了吞口水,一下子来了精神,老爸路一民连焊烟都顾不上抽了,钻进厨房来,看着路远和路小英烧水下面。
刘彩娟还赶紧把碗找出来洗过,每个碗里多少放了一点点油,那是过年杀猪的时候练的猪油,然后放了点盐,最后还嘟囔了一句:
“可惜家里已经没酱油了,吃面要有酱油才好吃。”
老妈说到酱油,路远赶紧拍了拍搁在灶台上的面条说:“妈,你来下面,我去打酱油,到公路边来回十来分钟,来得及。”
因为他们村外公路边就有一个小卖部,是供销社一个家属在那里开的,只不过到公路边有差不多一两公里路。
跑得快,来回差不多20分钟,路远说十分钟,其实是骗家里人的,走出门他就可以从自己的仓库里拿出酱油来。
只是不想让他们知道而已。
“哥,你就快去吧,面条我来下都行。”
听说打酱油,路小英更有劲,站起来催促道。
刘彩娟却有些迟疑的说:“你身上有钱吗,我口袋里只有几毛钱,过两天还要上街打煤油,昨天发了一斤煤油票。”
“放心吧,我身上还有点儿。”路远拍了拍自己的口袋。
刘彩娟却狐疑的望了一眼,有些不满儿子竟然藏私房钱,只不过没说出来。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当年的日子有多苦。
而苦就苦在,没钱是一回事,很多东西有钱还买不到,凭计划,需要票才行。
煤油要煤油票,菜油要菜油票,街上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买米买面要粮票。
一斤粮票,只有70%是细粮,30%是粗粮。
作为农村人,没有粮票可发,也没有肉票,只有过年的时候杀不起猪的家庭,才每人可以领到一斤肉票,油票没有。
别的地方不知道,作者家乡布票每人每年是一丈二尺布,当年的那种咔叽布,花格子包括灯芯绒都是窄幅,大人要五尺布才能做一件衣服。
一丈二尺布票,只能做一套衣服,最多再来一条短裤。
而很多家庭就连一丈二尺布的布票都没钱买回去做衣服穿,而是拿去卖。
布票可以卖钱的,记得差不多两毛钱一尺布票,一个人一丈二尺布的布票,可以卖到两块多钱。
现在两块多钱吃两个棒棒糖,当年两块多钱能买很多东西。
火柴两分钱一小箱,盐1毛5一斤,煤油好像3毛8,食品经营站的计划肉是8毛8,后来卖9毛9,但一般人没有肉票买不到,也没钱买。
就是生产队和自己家里人杀猪过年,一头猪需要一张毛猪票。
毛猪票要卖毛猪到食品经营站才领得到,一头猪一张毛猪票。
一张毛猪票差不多能买到一头猪的钱,所以当年很多家庭都杀不起猪,最起码杀不起一个全的。
大多数的家庭只能吃半边。
把猪拉到食品经营站专门准备的杀猪点,猪杀掉以后,自己吃半边,卖掉半边跟国家。
这样的好处除了不要毛猪票,然后可以领到25斤两的粮票,另外肉好像是七毛多还是八毛多一斤,具体多少记不太清楚了,因为当年作者也太小。
当年的粮票到粮站买米好像是1毛3毛几,很便宜,但是只有乡镇户口的居民,还有正式国家户口的工作人员才领得到这样的粮票。
农民门儿都没有,每年还要交粮。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生产队杀私猪,因为要毛猪票没有,所以只能偷着杀。
一般到天黑以后专门安排人杀猪,夜半的时候才分肉,每户家只能去一个人,不能大声的说话,也不能停留太久,分了肉就走。
这就是当年的生活写照。
而生产队杀猪,对小孩子来说是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分猪血旺。
队上专门负责的人把猪血旺弄成半生不熟的,装了一大盆,每户派去一个小孩儿拿着一只碗,全部把碗摆在一起,加起来几十个碗。
四周围满了小孩儿,大的十一二岁,小的五六岁,全部瞪大眼睛望着盆里的猪血旺。
看着分血旺的人把血旺一一分到每个碗里,如果发现自家碗里的血旺少那么一点,就会大声的嚷嚷起来:
“叔叔,你看我们家碗里那么少,加一点,加一点...”
分血旺的人用眼睛瞄了瞄,如果发现确实少了,就搞姆指那么大一点放进去。
如果差不多,理都不理你。
等分完后,所有小孩儿兴高采烈的端着自家的碗往回跑。
半路上忍不住要偷吃一点儿,但不敢吃的太多,如果回家大人发现没了,准挨揍。
当年的小孩儿可不比现在,除了少数父母脾气特别好的人家,大多数小孩儿挨揍简直是家常便饭。
别说在家里,在学校调皮被老师揍,也并不稀奇呀。
扯远了,话说路远走出家门,在外面坐了有几分钟,从仓库里面拿出一瓶酱油,扭开瓶盖儿,把酱油倒进自己从家里面拿出来的酱油瓶,又把空的酱油瓶扔进自己的仓库,晃晃悠悠的拿着酱油回家吃面去了。
嘴里还哼着当年很流行的歌: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
连煎几个鸡蛋,老妈都不同意,路远也是无语呀!
同时他很能体会老妈的心情,说到底还是因为穷,而且穷了几十年,已经穷怕了。
家里面来钱的地方少,而花钱的地方多,每天完全靠勒颈裤腰带过日子,不节省不行呐!
但现在他是重生者,而且还带有仓库,仓库里面的东西还不算少。
所以煎几个鸡蛋应该是小意思啦!但有仓库的事情他暂时还不想说。
怕把老爸老妈和小妹她们吓着了,所以他只能是摊摊手和小妹一起同时叫了一声妈。
刘彩娟把鸡蛋收起来,放进了之前的鸡蛋篮子里,然后望了儿子女儿一眼很是怀疑的问道:“你们拿我的鸡蛋就算了,还有面条?到哪儿去拿的面条呢?”
“妈,你就放心的吃面条吧。至于哪儿来的?我到张婶家去借的。”
关键时刻,路远同学只能撒谎。
他之所以说是张婶儿家借的,因为全生产队只有张婶儿家最富裕,她老公是石油公司的干部,每个月都有钱和粮拿回来。
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家里有一个吃皇粮的,而且还是干部,日子要比一般的家庭好过的多。
路远以为撒个谎,老妈就不追究了,结果老妈看见路远往锅里掺水,等烧开后下面,叹了口气说:
“面条是好吃,可是借了你拿什么去还?”
“妈,这件事情你就别操心了,明天中午收工我就去田里抓黄鳝,等拿到集市上卖了,我就买面来还张婶儿。”
对于这种小事情,完全难不到路远,三两句就把老妈应付过去了。
看到儿子女儿都那么饿,她也不好说什么。
其实,别说路远和路小英两兄妹饿,难道他们大人就不饿吗?
他们更饿!
只不过知道家里没有,再饿都不敢说出来,只能干熬着,所以才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满脸的菜色。
而听说有面吃,别说刘彩娟吞了吞口水,一下子来了精神,老爸路一民连焊烟都顾不上抽了,钻进厨房来,看着路远和路小英烧水下面。
刘彩娟还赶紧把碗找出来洗过,每个碗里多少放了一点点油,那是过年杀猪的时候练的猪油,然后放了点盐,最后还嘟囔了一句:
“可惜家里已经没酱油了,吃面要有酱油才好吃。”
老妈说到酱油,路远赶紧拍了拍搁在灶台上的面条说:“妈,你来下面,我去打酱油,到公路边来回十来分钟,来得及。”
因为他们村外公路边就有一个小卖部,是供销社一个家属在那里开的,只不过到公路边有差不多一两公里路。
跑得快,来回差不多20分钟,路远说十分钟,其实是骗家里人的,走出门他就可以从自己的仓库里拿出酱油来。
只是不想让他们知道而已。
“哥,你就快去吧,面条我来下都行。”
听说打酱油,路小英更有劲,站起来催促道。
刘彩娟却有些迟疑的说:“你身上有钱吗,我口袋里只有几毛钱,过两天还要上街打煤油,昨天发了一斤煤油票。”
“放心吧,我身上还有点儿。”路远拍了拍自己的口袋。
刘彩娟却狐疑的望了一眼,有些不满儿子竟然藏私房钱,只不过没说出来。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当年的日子有多苦。
而苦就苦在,没钱是一回事,很多东西有钱还买不到,凭计划,需要票才行。
煤油要煤油票,菜油要菜油票,街上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买米买面要粮票。
一斤粮票,只有70%是细粮,30%是粗粮。
作为农村人,没有粮票可发,也没有肉票,只有过年的时候杀不起猪的家庭,才每人可以领到一斤肉票,油票没有。
别的地方不知道,作者家乡布票每人每年是一丈二尺布,当年的那种咔叽布,花格子包括灯芯绒都是窄幅,大人要五尺布才能做一件衣服。
一丈二尺布票,只能做一套衣服,最多再来一条短裤。
而很多家庭就连一丈二尺布的布票都没钱买回去做衣服穿,而是拿去卖。
布票可以卖钱的,记得差不多两毛钱一尺布票,一个人一丈二尺布的布票,可以卖到两块多钱。
现在两块多钱吃两个棒棒糖,当年两块多钱能买很多东西。
火柴两分钱一小箱,盐1毛5一斤,煤油好像3毛8,食品经营站的计划肉是8毛8,后来卖9毛9,但一般人没有肉票买不到,也没钱买。
就是生产队和自己家里人杀猪过年,一头猪需要一张毛猪票。
毛猪票要卖毛猪到食品经营站才领得到,一头猪一张毛猪票。
一张毛猪票差不多能买到一头猪的钱,所以当年很多家庭都杀不起猪,最起码杀不起一个全的。
大多数的家庭只能吃半边。
把猪拉到食品经营站专门准备的杀猪点,猪杀掉以后,自己吃半边,卖掉半边跟国家。
这样的好处除了不要毛猪票,然后可以领到25斤两的粮票,另外肉好像是七毛多还是八毛多一斤,具体多少记不太清楚了,因为当年作者也太小。
当年的粮票到粮站买米好像是1毛3毛几,很便宜,但是只有乡镇户口的居民,还有正式国家户口的工作人员才领得到这样的粮票。
农民门儿都没有,每年还要交粮。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生产队杀私猪,因为要毛猪票没有,所以只能偷着杀。
一般到天黑以后专门安排人杀猪,夜半的时候才分肉,每户家只能去一个人,不能大声的说话,也不能停留太久,分了肉就走。
这就是当年的生活写照。
而生产队杀猪,对小孩子来说是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分猪血旺。
队上专门负责的人把猪血旺弄成半生不熟的,装了一大盆,每户派去一个小孩儿拿着一只碗,全部把碗摆在一起,加起来几十个碗。
四周围满了小孩儿,大的十一二岁,小的五六岁,全部瞪大眼睛望着盆里的猪血旺。
看着分血旺的人把血旺一一分到每个碗里,如果发现自家碗里的血旺少那么一点,就会大声的嚷嚷起来:
“叔叔,你看我们家碗里那么少,加一点,加一点...”
分血旺的人用眼睛瞄了瞄,如果发现确实少了,就搞姆指那么大一点放进去。
如果差不多,理都不理你。
等分完后,所有小孩儿兴高采烈的端着自家的碗往回跑。
半路上忍不住要偷吃一点儿,但不敢吃的太多,如果回家大人发现没了,准挨揍。
当年的小孩儿可不比现在,除了少数父母脾气特别好的人家,大多数小孩儿挨揍简直是家常便饭。
别说在家里,在学校调皮被老师揍,也并不稀奇呀。
扯远了,话说路远走出家门,在外面坐了有几分钟,从仓库里面拿出一瓶酱油,扭开瓶盖儿,把酱油倒进自己从家里面拿出来的酱油瓶,又把空的酱油瓶扔进自己的仓库,晃晃悠悠的拿着酱油回家吃面去了。
嘴里还哼着当年很流行的歌: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上太阳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