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干实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一秒记住【三界小说网 www.xs3j.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快到立夏的时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油菜籽收割季。
油菜籽是当年生产队主要的经济来源,这时候男女老少齐上阵,用镰刀把地里已经发黄的油菜籽割掉,用稻草把它绑成一把一把的,再扛回去堆在晒坝上。
过几天等它能自动脱粒的时候,拿出来用粮盖轻轻地拍打,棍子也可以,弄出来的油菜籽儿,乌黑乌黑的,也有些油亮油亮的,晒干后卖到粮站,也可以自己拿去油坊换油。
当年因为猪油稀缺,菜籽油是家家户户的主要粮油食品,一般自己自留地里收的油菜籽儿,都拿去换油去了。
生产队一般是卖钱的多,因为生产队本身需要经济开销。
除了常规的肥料,农药,买猪,甚至买牛,购买或者请人修理各种农具,还要集资一部分钱到大队去。
当年大队有很多项目,都是农村合作的形式。
比如卫生站,作者大队卫生站包产到户之前,每次拿药都只收八分钱的挂号费,药不用收钱,每年年终算账,缺的钱生产队平摊。
还有学校是民办制,只有校长是上面派下来的正式老师,有正式户口,吃国家粮,拿正式工资。
其余全是大队自己安排的民办老师,工分制,一个月有几块钱的津贴。
除了老师的津贴,还有办公用品,维修学生的桌椅,校舍,等等等等,所有的钱最后都是生产队出。
另外,大队还成立农机部门,买农机器具,钱也是由生产队出的。
什么打米机,抽水机,磨面机,在当时来说,都只有大队部才有,是各生产队集资买起来的。
所以说来说去,一个生产队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花钱的地方很多,收入却很少。
所谓开源节流,增加收入。
前世是商业精英的路远,知道赚钱的重要性,也能想到好项目。
因此在农业生产相对平衡稳定的时候,开始计划着搞点儿什么玩意儿。
当年不允许私人单干,只能以集体的形式搞。
不过集体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要搞什么其实也困难。
经过一番调研,加上马上麦收了,生产队有大量的麦子,所以路远决定干脆开一个面房,生产面条。
之所以选择生产面条,因为面条的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设备也比较简单。
另外路远记得多年前生产队其实生产过面条,只是后来不知怎么没干下去,好像质量不行,没有销路。
买一个面条机,当年是手摇式的,不费电,也不费油,当然,当年也没电。
再有一个大的石磨就成了,这玩意儿生产队有,而且是俩。
这是第一步,等赚到钱了买一个磨面机,这样除了生产效率更高,生产出来的拉面质量也会更好。
技术方面钱前世路远在面条厂干过,对面条的生产环节非常的熟悉。
面条的技术简单,主要技术就在和面的时候,就像今天的手工擀面一样,和面是关键,好在这些路远都会。
路远决定选两个事业心比较强,又有一定文化的年轻人来干,是自己手把手的教,等教会了他们就可以自己干了。
真的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队委会上路远提出来的时候,竟然遭到了集体的反对。
首先总跟他过不去的妇女队长李婶儿就第一个跳出来说:“队长,你知道吗?我们生产队曾经生产过面条,可后来销不出去,只能关门,现在你又要搞,能成吗?”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们总不至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吧?只要用心弄,我相信会成功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如果不增加收入,不多打粮食,队上只能越来越穷,有句话叫穷则思变,我们不应该总是墨守成规,要有开创性,不然大家选我这个年轻人当队长干嘛?”
路远拿出了队长的威风,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一般来说,队长有很大的决定权,只要是对生产队有利的事情,队长都有权决定。
只不过如果反对的人太多,就算项目开进了,别人总是跑到上面去打小报告,队长的日子会不好过。
所以路远,除了拿出威风压住大家,最主要的还是要说服大家。
但他没想到的是,队委会一帮老家伙是铁了心的要跟他对着干。
路远同学说了半天,口水都说干了,大家都不点头,还冲他翻白眼。
说什么买设备要钱?还有耽误人工,如果成不了损失算谁的?
这帮家伙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让路远你下军令状,成了无所谓,败了你自己把买设备的钱担起来。
手摇式面条机在当时好像要二百块却。
二百块钱现在来说,小孩子买过玩具都不算很高档。
但在当年可不得了,就算国家正式工都要半年多的工资,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路远自己干队长,目的是为大家谋福利,增加收入,不可能还自己掏钱担损失。
计划在队委会上通不过,路远想想干脆宣布散会。
第二天是个阴雨天,趁着不是很忙,刚好又是星期天,赶集的日子。
当年是一个星期才赶一次集,虽然穷,但总有要买卖的东西。
路远干脆通知生产队放假半天,有事赶集的去赶集,生产队每户来一个人开会,表决面条项目上马的问题。
生产队四十多户人家,齐刷刷的来了四十多个人。
会议开始的时候,路远把生产面条的好处跟大家说清楚。
当时作者家乡面条是用麦子换,一斤二两麦子换一斤面条,再补交五分钱。
所以路远对大家说,每天不要生产太多,就生产两百斤,就有十块钱的收入,去一部分的盐和碱的费用,至少要赚八块。
而粮食赚下来主要就是卖麸,有了麦麸,生产队可以发展养猪业,多养一点猪,养大了把毛猪卖跟经营站,除了有钱有粮食的收入,还可以换回毛猪票,有了毛猪票,过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正儿八经的杀猪,不用偷偷摸摸的杀,且可以多杀一点,杀他三头四头,每人分过两斤三斤的多好哇!
以前每次才杀一头或者两头,有时候一个人一斤肉都分不到,拿回家一顿吃了就差不多了。
难道我们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吗?
在路远深情并茂,情真意切的感召下,当举手表决通过的时候,社员们大部分都支持了他。
队委会的几个老家伙这回终于处在了下风。
面条项目可以上马了,而路远却长舒了一口气,觉得在集体,要干一件事真他妈难!
受穷不是没有原因的。
唉...
快到立夏的时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油菜籽收割季。
油菜籽是当年生产队主要的经济来源,这时候男女老少齐上阵,用镰刀把地里已经发黄的油菜籽割掉,用稻草把它绑成一把一把的,再扛回去堆在晒坝上。
过几天等它能自动脱粒的时候,拿出来用粮盖轻轻地拍打,棍子也可以,弄出来的油菜籽儿,乌黑乌黑的,也有些油亮油亮的,晒干后卖到粮站,也可以自己拿去油坊换油。
当年因为猪油稀缺,菜籽油是家家户户的主要粮油食品,一般自己自留地里收的油菜籽儿,都拿去换油去了。
生产队一般是卖钱的多,因为生产队本身需要经济开销。
除了常规的肥料,农药,买猪,甚至买牛,购买或者请人修理各种农具,还要集资一部分钱到大队去。
当年大队有很多项目,都是农村合作的形式。
比如卫生站,作者大队卫生站包产到户之前,每次拿药都只收八分钱的挂号费,药不用收钱,每年年终算账,缺的钱生产队平摊。
还有学校是民办制,只有校长是上面派下来的正式老师,有正式户口,吃国家粮,拿正式工资。
其余全是大队自己安排的民办老师,工分制,一个月有几块钱的津贴。
除了老师的津贴,还有办公用品,维修学生的桌椅,校舍,等等等等,所有的钱最后都是生产队出。
另外,大队还成立农机部门,买农机器具,钱也是由生产队出的。
什么打米机,抽水机,磨面机,在当时来说,都只有大队部才有,是各生产队集资买起来的。
所以说来说去,一个生产队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花钱的地方很多,收入却很少。
所谓开源节流,增加收入。
前世是商业精英的路远,知道赚钱的重要性,也能想到好项目。
因此在农业生产相对平衡稳定的时候,开始计划着搞点儿什么玩意儿。
当年不允许私人单干,只能以集体的形式搞。
不过集体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要搞什么其实也困难。
经过一番调研,加上马上麦收了,生产队有大量的麦子,所以路远决定干脆开一个面房,生产面条。
之所以选择生产面条,因为面条的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设备也比较简单。
另外路远记得多年前生产队其实生产过面条,只是后来不知怎么没干下去,好像质量不行,没有销路。
买一个面条机,当年是手摇式的,不费电,也不费油,当然,当年也没电。
再有一个大的石磨就成了,这玩意儿生产队有,而且是俩。
这是第一步,等赚到钱了买一个磨面机,这样除了生产效率更高,生产出来的拉面质量也会更好。
技术方面钱前世路远在面条厂干过,对面条的生产环节非常的熟悉。
面条的技术简单,主要技术就在和面的时候,就像今天的手工擀面一样,和面是关键,好在这些路远都会。
路远决定选两个事业心比较强,又有一定文化的年轻人来干,是自己手把手的教,等教会了他们就可以自己干了。
真的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队委会上路远提出来的时候,竟然遭到了集体的反对。
首先总跟他过不去的妇女队长李婶儿就第一个跳出来说:“队长,你知道吗?我们生产队曾经生产过面条,可后来销不出去,只能关门,现在你又要搞,能成吗?”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我们总不至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吧?只要用心弄,我相信会成功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如果不增加收入,不多打粮食,队上只能越来越穷,有句话叫穷则思变,我们不应该总是墨守成规,要有开创性,不然大家选我这个年轻人当队长干嘛?”
路远拿出了队长的威风,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一般来说,队长有很大的决定权,只要是对生产队有利的事情,队长都有权决定。
只不过如果反对的人太多,就算项目开进了,别人总是跑到上面去打小报告,队长的日子会不好过。
所以路远,除了拿出威风压住大家,最主要的还是要说服大家。
但他没想到的是,队委会一帮老家伙是铁了心的要跟他对着干。
路远同学说了半天,口水都说干了,大家都不点头,还冲他翻白眼。
说什么买设备要钱?还有耽误人工,如果成不了损失算谁的?
这帮家伙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让路远你下军令状,成了无所谓,败了你自己把买设备的钱担起来。
手摇式面条机在当时好像要二百块却。
二百块钱现在来说,小孩子买过玩具都不算很高档。
但在当年可不得了,就算国家正式工都要半年多的工资,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路远自己干队长,目的是为大家谋福利,增加收入,不可能还自己掏钱担损失。
计划在队委会上通不过,路远想想干脆宣布散会。
第二天是个阴雨天,趁着不是很忙,刚好又是星期天,赶集的日子。
当年是一个星期才赶一次集,虽然穷,但总有要买卖的东西。
路远干脆通知生产队放假半天,有事赶集的去赶集,生产队每户来一个人开会,表决面条项目上马的问题。
生产队四十多户人家,齐刷刷的来了四十多个人。
会议开始的时候,路远把生产面条的好处跟大家说清楚。
当时作者家乡面条是用麦子换,一斤二两麦子换一斤面条,再补交五分钱。
所以路远对大家说,每天不要生产太多,就生产两百斤,就有十块钱的收入,去一部分的盐和碱的费用,至少要赚八块。
而粮食赚下来主要就是卖麸,有了麦麸,生产队可以发展养猪业,多养一点猪,养大了把毛猪卖跟经营站,除了有钱有粮食的收入,还可以换回毛猪票,有了毛猪票,过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正儿八经的杀猪,不用偷偷摸摸的杀,且可以多杀一点,杀他三头四头,每人分过两斤三斤的多好哇!
以前每次才杀一头或者两头,有时候一个人一斤肉都分不到,拿回家一顿吃了就差不多了。
难道我们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吗?
在路远深情并茂,情真意切的感召下,当举手表决通过的时候,社员们大部分都支持了他。
队委会的几个老家伙这回终于处在了下风。
面条项目可以上马了,而路远却长舒了一口气,觉得在集体,要干一件事真他妈难!
受穷不是没有原因的。
唉...